微观观察时事,打造人心宽广、敏感的城市。

一大早,上海黄浦区浦余东路101弄,再也听不到平时的排空、打扫厕所的声音。今年9月,最新一批6000余户改造工程提前完成,上海告别“移动厕所”时代。 “只要还有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不会满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旧区改造、住房保障工作。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亲自推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多次强调要把这一惠及人民的实事工程办好。他在中央工作后关心这一点,强调“古村落的振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情感”。2015年、2025年,党中央两次在中心城市召开工作会议。从“一尊重、五调整”到“一优化、六建设”,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阶段引领城市工作,推动我们的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国家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向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能的现代人民城市目标迈进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生活更加舒适“我们的城市不可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贫民窟。”在习近平心目中,住房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宁幸福的生活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北京草草胡同,他号召大家住胡同,过现代生活。在重庆民主村社区,他真诚地说:“党中央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古社区的更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调研时,始终牵挂着群众生活能否稳定。 △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太棒了!扎根、安家、发展”。 2023年的上海,我到访这座城市时,听说年轻移民在出租社区生活得很好,想在这里定居。锗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也是上海的建设者、纳税人,上海也应该关心你们。” “城市不仅需要高度,还需要温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秘书长说。 “我们要实现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住房需求,保障农民工入境、停留、安全生活和就业。”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坚持城市有意义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能的现代化城市。新时代以来,我们建设建立全球最大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启动各类保障性住房和贫民窟替代安置房建设,共筹集资金6.8亿元。超过10万套,将有效解决1.7亿人的住房问题。 ——让我们把这段记忆留在这座城市吧。张园曾被誉为“海上第一花园”,是南京西路风保护区的核心区,保留着近代上海街道的风貌。然而,该地区的许多建筑物都很旧,房屋本身缺乏卫生设施,居民必须用手搬厕所,因此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作为新的探索实践,当地政府采取了张园保护性征收政策,“房屋征收不拆,居民搬迁留下房屋”,努力实现居民有效合同率。到 2022 年底,最先改造的哈日园西区计划对外开放。城市更新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未来,但与历史文化的保存并不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是对总体视野的考验。 “注重城市历史底蕴的延续,尊重和善待城市的老建筑和老人。” “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避免过度修复、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其历史原貌。” “要统筹旅游发展、特色管理和古都保护,筑牢保障文化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时,对这座城市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 △福建省福州市三堰七路历史文化区 在今年的中心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这样的讲话。北宋时期,福州知县张伯玉提倡家家户户种一棵榕树,经过多年的发展,这座城市成为了“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植树少草,减少阳光照射。”“目前,有76.7万处文化不动产,不能再发生大规模搬迁、砍伐树木、乱建文化古迹、随意更改旧地名的行为。”14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约80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约1300个历史文化街区、6.8万座历史建筑,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传承载体,使城市得以保存记忆、让人怀旧。 ——管理打印工作、交水电费,就像刺绣一样细心……上海居民进入由社区闲置空间改造成的“数字小屋”,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多项任务。政务服务通过网络提供,城市运行通过网络管理,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上海走出了一条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7年全国代表大会上,参与上海代表团审议的秘书长指出,寻找符合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是事关上海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 2018年11月秘书长考察上海时,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管理综合管理中心。控制室中央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时间前进一秒,浦东动态信息图在屏幕上闪现。 。 1200平方公里的浦东地区,每天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在这个“城市大脑”中得以体现。考察中,秘书长指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城市必须有一流治理,注重科学治理”。具体的、复杂的和智力的努力。既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细心、耐心、刺绣提高精细度。”世界上伟大的事情必须从细节做起。城市以9.4亿人口的城市人口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心城市工作会议上对党政领导说:“各地垃圾分类落实情况如何?”他说,“饮水安全需要时刻关注,消费和浪费不能精准施策,要“宽广细致”。精致的“绣花”和耐久的饰面,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2025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山水宜人,绿树成荫,凸显了绿色宜居的城市底色。一座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是为人民服务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人的宜居、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在城市治理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初衷,人民城市、幸福城市、活力城市正在成为亿万人民工作、生活、娱乐、出行的美好家园。监制 监制 丨 杨帅男、王向山 监制 丨 马丽君 监制 丨 辛来、宁莉莉 编剧 丨 杨彩云 编辑 丨 蒋友涵 张亚男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