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规模为何创历史新高
- 编辑:admin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规模为何创历史新高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再次谱写“中国机遇”新故事,谱写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美好篇章。本届进博会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4108家外国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为历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会参观人数在开幕第二天就达到首个高峰,超过了去年的参观人数。进博会屡创纪录。它发送什么类型的信号?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环境焕然一新。图:吉海欣 这就是进博会“越来越好”的深层次诉求。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应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这番话,不仅表达了对进博会发展的期待,也向国际社会表达了庄严决心。从2018年首次举办,到2025年规模空前,进博会“越办越好”。我们打造了一个数据不断增长的时代,一个合作的历史,一个不断扩大、积累深厚号召力的“朋友圈”。作为全球首个专门针对进口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拥有得天独厚的流量和展览。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众多投资者、采购商沟通、洽谈的桥梁和纽带。当时,上海边检局推出8项便利措施,保障展品和参展企业顺利通关。各种思想展会现场的感动和贴心服务温暖人心,感受到中国欢迎客人的诚意。不少首次亮相的展品在进博会上进行营销,并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当进博会投资合作申请成功签署时,我们见证了参展企业收获的成果。从新客户到回头客、永久客户,进博会播下的合作种子已经发芽、发芽、结出硕果。前七届进博会累计交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参展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第八届进博会上,许多敏感动人的进博故事,传递出高质量主办、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共鸣。参观者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用电气展台上了解了首次在国内展出的LEAP-1C发动机模型进口博览会。唐克供图 这就是中国巨大市场的强大磁力吸引力。进博会不仅是近距离观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舞台”,也是体验中国巨大市场优势的“体验区”。进博会创办已进入第八个年头,高度和实力不断增强,展现出中国日益增强的活力和力量。中国连续16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十四五”期间商品和服务进口额突破15万亿美元,未来10年中等收入群体将突破8亿美元……每一项数据都印证着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增长前景。进博会有中国大市场支撑,已成为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外媒评价进博会是展商对接企业的重要门户中国的商业机会。进博会迄今积累了丰硕成果。这一成绩体现了中国大市场的优势,大市场的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一经贸盛会,分享发展成果。参加进博会后,不少展商决定加速在华扩张。罗氏宣布将投资20.4亿元人民币在上海建设新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阿斯利康宣布在本届进博会追加投资1.36亿美元,扩大青岛生产供应基地产能……这些互利共赢的故事共同描绘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机遇的清晰图景。进博会数据的崛起,是世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中国用巨大开放的市场回报了这份信心,证明了“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我们将继续这样做,这是开放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世界需要开放合作来驱散笼罩在世界经济上的迷雾。进博会是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中国举办的首次重大经济外交活动。中国的务实开放举措和丰硕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践行的精神。 经济全球化以来,各国经济交往不断发展壮大,“开放而不是封闭”。国际社会的主导声音。每年如期举办的进博会,已成为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开放、合作和确定性的鲜明象征。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更加务实。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进博会的热度不减反增。这标志着世界需要开放,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风暴越猛烈,团结一致就越重要。走出迷雾,各国需要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进博会汇聚了高科技产品和特色美食。参展企业中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也有来自欠发达国家。当美国企业连续第七年保持最大参展规模时,当参展商帮助当地中小企业搭乘进博快车时,当非洲产品面积不断扩大时,可以感受到进博会作为普世性的全球公共产品,代表的是开放,不仅是商业,更是爱心,是深度,更是温暖。 “强者为王、胜者为王的僵局正变得越来越窄。宽容、互利、共赢才是世界正道,而且越来越普遍。”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上的声音至今仍令人回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可以在“四叶草”场馆举办的展览。进博会也是开放、合作、发展的热切期待得以实现和实现的世界。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无疑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和正能量。
